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2章 新挑战

白满川想了想,又进一步补充。

“现在的内地,对新型商品可以说是极度渴求,只要把香港成熟的收音机、电子表、收录机,拿到那边生产。

工人工资是这边的二十分之一,厂房几乎不花钱,产品售价比这边还要高。你说说看,怎么能不挣钱。”

他说的都忍不住有些鄙视了,想起来在91年,首富要求承租港口码头,完全是阴搓搓的要求‘租借’待遇,这谁能忍?

被拒绝当然是理所应当,就这,还有人开始刮阴风,简直是蠢、坏、贪、奴都占全了。

“从一个地区、一个国家,到一个企业,发展经济离不开三个基础条件,那就是:劳动力、技术和资本。”

“现在,港岛企业有技术、有资本,还有市场优势,可就是被劳动力短缺…,或者说,被高昂的劳动力成本,限制了发展速度。”

“可这一点,正是内地的优势。”

“虽然人口红利这个词,在我看来近似于剥削……,可现在的内地,确实需要通过释放人口红利,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和技术。”

“看现在,已经有上百企业在那里建厂了,港城的公司占大多数,你们可以去打听,有哪一家是亏钱的,那个不是挣得盆满钵满。”

“现在11亿人缺商品,这是多大的市场?

可5年后10年后呢?当然会大大缓解,到那时候去建厂,能和现在过去比吗?

从市场的角度推测,几年以后,这里的电子厂,我认为会有2000家以上。

比起那个时候的竞争,你会觉得现在就是天堂。”

这些话,让王老板听着刺耳,他却无法反驳。

作为个行内人,他当然清楚,这几年电子厂增加的有多少。

70年,他还在工厂打工,那时候的电子厂,也不过200多家。

随着外资在港设厂,带来了更多“宝贝”。

那些用于装配集成电路、电子表、音箱器材、计算机、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,先进技术的和设备,使港城电子厂开始快速增加。

到了80年,本地的电子厂就超过了1300家。

现在,已经有1500家了,到2000家,几乎很快就能看到。

这些,都是他这几年,一直犹豫着想要搬走的原因。

目前这个时期,港城本地没技术没资源,大都靠美日的技术在发展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